大家好,今天给各位分享tiktok如何退钱的一些知识,其中也会对浴火重生:教育板块投资机会进行解释,文章篇幅可能偏长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别忘了关注本站,现在就马上开始吧!

优胜怎么样

文/木舒

辣椒的专栏作家

每年都有撞车事故,尤其是今年。

还记得ofo打雷,人们在寒风中排队退押金的“盛况”吗?

现在,这一幕又重演了。

只是这一次,迅雷从自行车共享变成了教育培训,队列从普通人变成了学生家长。

刚开始的时候,ofo总部还能找到人,但是这个赢教育的总部一个人都没有。

优胜教育是一家成立于1999年的老牌教育机构。高峰期在全国拥有1200多个校区,全职员工超过12000人,兼职员工近2万人。高峰时年营收30多亿。

但据不完全统计,拖欠的学费有上亿,老师和销售工资不计其数。

那些在门口排队维权的家长,一般都有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退款金额,那些卖掉自己唯一住房来支付孩子教育费用的人,现在也在失去自己的家园。

但他们没有等到创始人陈豪的面对面回应,而是后来通过直播回应。

他一边抽泣,一边将失败归咎于疫情,并不断承诺自己不会逃跑。他还发表了一篇长文,呼吁马云、马、刘和伸出援手。

但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是:钱去哪了?钱什么时候退?

他什么也没说。

多好的表演艺术家。他应该角逐奥斯卡奖。

01

当我在“失去的老板”系列中写陈欧时,我曾经评论说,他更喜欢成为聚光灯下的“明星”,而不是企业家。

而和他一起参加过求职节目《都是你》并做过“老板代表”的陈豪,其实很享受“成功企业家”的光环。

看过那个节目的人对他的印象应该都是一样的:孤傲好斗。

他总是耍人,嘲讽求职者,按照自己的主观思维做事。主持人张绍刚曾经直接评价他:陈豪就像一条疯狗。

但是,这样的人还是一个教育机构的老板。

也许是因为父亲是数学家,母亲是科学家,两人都是博士生导师,所以陈豪觉得自己应该延续家族传统,做一名教师。

于是1999年,他开始做教育培训。之后创办赢教育,专注线下K12(小学到高中)一对一个性化辅导。

然而,教育机构的运作模式早已偏离了“教书育人”的本质,更像是一个“敛财”的平台:

这里销售老师比讲师多。

别说一对一了,就连小班教学都很难实现。

老板考虑的不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拓展课程,而是如何开发新校区。

他们用各种折扣让家长签长期账单。等新校区快速回归原样后,他们会拿出空闲钱开发新校区,继续收钱。而如果你想购物更快,那就切换到加盟模式。

老板们只想快速扩张,快速拿到钱,却没有意识到潜在的风险。

这场胜利后,陈豪在直播中把锅扔给了加盟商和疫情。

无疑,疫情对线下培训机构的影响很大。

但在我看来,一个99年起步的老牌教育机构的抗风险能力真的那么弱吗?

仅仅是因为一场疫情,还是已经出了问题?

从直播中,我们可以看到:

2018-2019年发展太快。赢家教育全国近一半校区不符合国家标准,被迫搬迁装修,造成大量资金消耗;为了减少负面影响,启动绿色退款通道,也影响现金流。

看起来很棒,但归根结底,不就是因为盲目扩张的反效果吗?

他说,疫情爆发时,营收只有以前的四分之一,但他们不裁员,不发工资。在很多加盟商被迫跑路的时候,又接手了80多个校区。这导致了现金流危机。

陈豪是真诚的,就像一个为他人燃烧自己的好老板。

但员工不是这么说的。

从去年开始,获奖老师的表现从固定班费变成了分成模式。

2020年2、3月份开始,大量基础岗位员工将集体下岗。

教师的工资也开始拖欠,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要不断提高,达不到就扣钱。

另外,他们开始找导师做销售,给他们指标卖课。卖不出去就继续扣钱。

谁是最重要的教育机构?不是老板,是老师。

当公司一次次压榨老师的利益,直接的结果就是:获奖老师数量锐减,没有老师愿意来上课。

没有老师,学生在哪里??

另外,退款潮也是从去年开始的。

在天眼查上,优胜教育目前已收到海淀市场监管局“黑名单”发布的三条消费警示,存在1248条外围风险,中国裁判文书网也显示有175条关于“优胜教育”的文件。

归根结底,是什么原因?一个老牌的教育机构,教育能力跟不上。

他们太注重前一节的销售,后面很多老师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。

教学质量的问题很快暴露出来,根本留不住学生,也招不到新的。结果自然成绩少了,退票费多了。

而最让人感到愤怒的是:

就在雷声大雨点小的前几天,友盛还在疯狂地推优惠课程。很多家长在不了解情况的情况下交了钱,没过几天,校园就关闭了。

这只是校园里的一个矛盾,而这背后:

10月14日,在打雷之前,陈豪把法人转让给了他的母亲。

他说他担心自己被劳动仲裁,拿不到贷款,但在法人变更前,他成立了台州牛事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,去年他还注册了几家新公司。

这些举动难免让人觉得他是先通过打折吸收了注册费,过了一段时间又宣布经营不善,以至于法人宣布原公司破产。但实际上我悄悄转移了所有资金,准备跑路。

但陈豪否认了这一点。

他说他是做在线教育的,他不会跑的。他也想解决这个问题。

但他仍然没有提到钱都去了哪里,而是把希望寄托在投资人身上。他点了一堆圈内大佬的名,说只要有人能接手:“北京5000万左右可以解决,全国1亿完全可以解决。”

这很有趣。他真的觉得投资人很傻吗?

你会发现,这根本不是一个疫情锅。

然而,近年来,陈豪的盲目扩张和管理的混乱导致了获胜的声誉越来越差。

看看家长的反应,你就知道现在大家要的不是开课,而是要钱回来。

教育机构行业本身不是靠规模取胜的,首先应该是“口碑”。

当口碑下滑的时候,投资人投进去的钱不就跟水一样了吗?

02

其实你会发现,教育培训圈的“陈豪”太多了。

这几年矿爆培训学校太多了。归根结底,问题还是那几点:过于重视营销,盲目扩张,管理混乱。

基本上就是靠疯狂营销抢人,然后用预付款疯狂扩张。

在管理上,我们根本不关心教学质量,而是夸大教学成果,把家长当傻子。

结果就是都在赚“快钱”,预付款模式遇到突发事件很容易在瞬间崩溃。

这背后,更深层次的,我认为现在学校减轻学生负担是骗人的。

本来学校照常安排,老师正常给学生上课,也没什么事。

但教育部要求减负,家长不能提前接孩子,选拔人才的方式不变。所以,难道不是疯狂的课外辅导行业才受益吗?

之前看过一个统计报告。早在2016年,课外辅导行业的市场规模就已经超过8000亿元,有1.37亿学生参与。我国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人数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6.7%。在一些一二线城市,这个数字高达70%。

减负催生了课外培训机构的业务爆炸,但培训机构的监管却没有跟上。

培训机构退款总是比较难。

万一突然打雷,父母的钱大多只能打水漂。

2019年以来,全国已有32家教育机构“倒闭”“跑路”

除了让父母承认自己倒霉,和那些靠这些雷霆手段的老板们有点良心之外,难道没有更好的监督方式吗?

03

15年,陈大骂办学,说:

“创业再难,也不能坑人和员工。这些跑者也从逃避责任、害人害己的那一刻起,就给自己判了死刑。”

现在,他坑了人民,坑了员工,却声称不跑。

他没说怎么解决,什么时候退钱。

他只会把每个人都称为他在TikTok的直播。

他是不是要像罗永浩一样,先成立一个成立的“真正男子汉”,收割一批流量,再开始转行做节目直播带货?

在我看来,完全有可能,因为他毕竟那么爱上节目。

但是,与罗永浩不同的是,罗永浩有一批忠实的信徒。他培训机构的学生能相信他吗?

还是他是靠自己的在线教育平台成功的?

我觉得不太可能。毕竟现在的在线教育平台太多了。有没有投资人愿意投已经身败名裂的他?

但我还是希望他能翻身。

毕竟钱还是要还的!

百万购车补贴

浴火重生:教育板块投资机会

上周,《双减》随着在9个城市陆续试点落地,对于教培行业的从业小伙伴要用惊心动魄来形容。从新东方等行业龙头股暴跌开始,整个板块都陷入了资金疯狂出逃,甚至导致中概股整体表现弱于大盘。很多小伙伴恐慌地认为《双减》宣告教培行业彻底死亡,小智不这样认为,虽然中短期仍将持续下行势头,但长期仍是少有的黄金赛道。深度给小伙伴分析一下,教育板块有哪些投资机会。

2020年,疫情造成出行受阻背景下,教培行业尤其是在线教育飞速发展,部分教培机构为吸引客户采取了消费恐慌、制造焦虑的方式进行市场营销,制造、加剧了学生和家庭的教育焦虑和经济负担。5月21日,“深改委会议”指出,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,短视化、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,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,“校内减负、校外增负”现象突出;

21年6月15日,教育部成为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,主要职责包括:承担面相中小学生(含幼儿园儿童)的校外教育培训管理工作,指导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党建,拟定校外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;会同有关方面拟定校外教育培训(含线上线下)机构设置、培训内容、培训时间、人员资质、收费监管等相关标准和制度并监督执行,组织实施校外教育培训综合治理,指导校外教育培训综合执法;指导规范面相中小学生的社会竞赛等活动;及时反映和反馈校外教育培训重大问题。

校外、校内实现“双减”,目的是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、强化校外教培行业规范管理,解决家庭教育焦虑家居、中小学生负担加重等问题,具体落地预计会围绕校外规范和校内加强两个方面展开。

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:1)限制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时间。2)严格审批新的校外培训机构,已有学科类培训机构转为非营利性机构。3)校外培训机构预充值资金统一监管。4)监管校外培训机构投放广告。5)禁止学龄前禁止小学化。6)严格限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。

简单讲就是学校教授的学科严格禁止校外培训,非学科培训(体育、音乐等)仍持支持态度。学科类培训机构都转为非营利组织,也就说有盈利不能分配给股东或者个人,但可以用于企业扩建,类似于医院。家长买课的充值款放到银行监管账户,如果要退课直接划拨,也防止培训机构卷款跑路。做教育培训的机构想做广告也要受到监管,比如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广告主身份、广告代言人、广告用语和内容都做了详细的规定,简单讲就是教培行业的获客成本会大幅上升。学龄前的教育监管最为严格,禁止汉语拼音、识字、计算、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。

校内教育发挥学校的主体功能,推行“5+2”模式,即每周5天开展课后服务,每天至少开展2次销售,结束时间与正常上下班时间能够衔接。可以理解为政策鼓励延长学生的在校时间,强化以学校为主的教育地位,满足双职工家长的无人看管学生问题,减低学生、家庭对于课后辅导培训的依赖。另外,根据教育部6月1日公布的《未成年人保护规定》,禁止学校、教师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,要求各地加速落实“小升初”免试,减少学生和家长的升学压力带来的焦虑。

非K12:学科培训猝死,成人教育和素质教育受影响小

本次“双减”打击重点是畸形的K12学科类教育市场,广告推广更是通过渲染焦虑逼家长报名。教育一旦变成生意,以咱们中国家长的劲头,已经把家里老本都拿出来整孩子,拼学区房、鸡娃、辅导班、私教等教育军备竞赛,把70~80后家长们都整疯了。想让90后~95后年轻人竞争,总要是他们能够得着的,现在学科教培弄得越演越烈,这些年轻人都摸不到平台了,直接把他们都干躺平了,吓得不敢生孩子。小智也是家长,特别认可这次调整,让学科教育回归学校,本来咱们的基础教育就是全球最牛逼之一。把素质教育和成人教育交给社会资本,让有余力的家庭自由选择。

小智之前的说过,中国整体教育政策趋势越来越“欧洲化”,或者说“德国化”,是以公平为原则,以个体特色发展为目标的。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:

第一,国家负担成本,大力推行“免费的、高水平的基础教育”,保证全体国民的教育公平化。这点咱们基本实现了;

第二,严格限制资本进入学科教育、严格限制提前教育。这点之前咱们做得不好,让资本肆意妄为,促生了高学区房价、私立补习班、高素质家长全职鸡娃等畸形的社会现象。现在通过政策一次性调整限制,凸显了宏观调控的优越性;

第三,K9之后,分流教育需求,把专业技能教育和研究型教育分开,两者就业同等同权,分别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技术人才。目前看,国家给予研究型教育资金支持远远大于技能型教育,比如蓝翔技校得到支持就远远小于任何一所211本科院校;

第四,教育定义为“非营利机构”,而不是以利润为导向的企业。非营利与非盈利是有很大区别的。非营利机构意味着不能上市融资、经营产生利润只能用于扩大业务规模。比如公立医院就是典型的非营利机构,经营的目的是服务大众,而不是赚钱。

对于非K12年龄段、非学科的教培,本次双减完全未提及,主观理解是“法无禁止即可行”。简单讲就是成人教育、素质教育(非学科)是国家鼓励的教育社会化、产业化的方向。小智查询了近期的教培行业数据,新东方在二季度开始就多方布局。新东方透过投资其他企业杀入冰上运动培训、美术培育赛道,并且在7月开始招聘线上美术相关职位,是教育行业中为数不多的仍在招聘的企业。多个新东方分校的经营范围大幅变更,新增托管服务、语言类培训、科技类培训、艺术培训等等,应对神速。

教育公平是原则,而不是目的

“本次双减目的不是针对教育公平性的问题,真正想解决的是两大挑战“创新”和“内卷”,而创新是真正的目标。过去40年我们走完了别人200年走完的路,主要归结于我们的学习能力强。但是再往前就是别人也没有走过的路,这是一条带领全人类向前发展的路,这还是一条不进则退的路。创新不能只停留在嘴上,创新根本的原动力是培养创新人才,所以大家思考一个问题,教育公平重要么?这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,对全社会最大的价值不是让所有人接受同样的教育,而是让最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获得最适合他的教育资源。所以,教育公平价值是在人才筛选的过程中消除其他干扰因素,让教育接受者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,避免浪费生命和社会资源。”

“双减要做的是把时间都还给孩子,让孩子去做培养创新能力。从文件中可以看到禁止的全部是“学科类”培训,真正发对的是无意义的重复训练,但相反,对艺术、体育培训等却只字未提。创新更可能来源于生活的多样性,孩子的兴趣越广泛就越能培养有创造力的孩子,目的就是提高每个孩子的创造力,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。同时也更公平的选拔出优秀人才带领整个社会的创新。教育改革是十年、百年大计,短期可能看不到立竿见影的结果。”

“这次双减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解决“内卷”,看起来是学生的内卷,其实本质是家长的内卷。大家思考一个问题,是家长把全部时间用来“鸡娃”价值大?还是把时间用来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上对社会贡献大?显然是后者。鸡娃的本质不是提高教育质量,而是在人才筛选的形式和竞争上发力,这不仅不产生附加价值,还妨碍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。更何况我们的义务教育在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,这本来是我们优势,让家长有机会在自己的工作上做出更大的成绩,避免清华北大的妈妈全职在家鸡娃的情况,这种情况是对社会资源极大的浪费。”

“所以,双减不光减负,而且还要求学校提供更好的课后、课外服务,目的就是为了解放家长。这背后释放的社会资源大到无法想象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是1.4亿,背后的家长是将近3亿,每人每天省出来一小时,就是相当于增加了3000~4000万的劳动力资源,这对于我们争取时间解决人口结构的挑战至关重要。总结,教育双减的背后是国家下的一盘大棋,每一个人,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,都应该思考一个问题:“如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”,未来是属于创新者的。”

市场经济下有需求就一定会有供给。制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内卷是表面,“双减”抓住了背后的根本动因,即家长的内卷行为,想要通过对孩子们的超量重复训练,改变学业排名。好比二哈不爽了就会拆家,戴嘴套只是暂时解决方案,引导它发泄行为才是治根治本。如果不解决这个根本,即便完全禁止学科培训,也还会有新的形式冒出。比如网上已经有从业者讨论旅行团、海外游学等变种补习形态。无论变怎么都是盯着家长们的钱包,最终还是由家长们买单。家长们不在社会分工中提升自我,而是自我降格去跟小朋友竞争,寄希望了下一代实现当代未完成的超越。你自己都没上清北,凭啥要求孩子呢?小智身边混得好的群体大多数都有一个特性,就是“激自己”拼搏进步,通过努力在社会分工中获得更多的收益,然后将积累的社会资源以合适的形态传递给下一代,也就是追求所谓“基业长青”。

其次是社会共识引导。但是任何的共识都需要在特定条件下有效,就好比左侧投资超额收益前提是大熊市,只有低价收筹码才能迎来泡沫阶段的超额收益,否则就是看啥啥贵,只能持币观望。我们用40年走完了发达国家200年的路,形成了一个广泛的社会共识,知识改变命运。整个70~90后都是这个共识的获益者,思维上也自然而然的路径依赖,认为下一代还仍然靠知识改变命运。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物质高度发达社会,由于70%以上的人口从事服务业,社会利益分配是高度碎片化的。比如顶级高校毕业生平均收入远远不如NFL球员,甚至低于Tiktok(抖音海外版)的游戏主播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,我们已知的绝大多数知识几乎都免费了。小智就上了吴恩达的机器学习课程,全程免费,而付费只针对考试,即想要获得这门课程学分认证的人。对于白嫖党来说,最大的投入就是时间成本。在一个任何人都能轻易获取知识的社会,知识转化能力要远远大于知识本身,也咱们上文说的“创新”。学了一样的知识,但转化成了比前人更牛x的应用,进而获得社会奖励。在我们70~90后还读大学的时候,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。外部的环境已经改变了,那么“知识改变命运”这个共识自然也可能收益降低了。小伙伴就需要及时调整策略,变为“创新改变命运”,实现对知识本身的创新、对知识应用的创新。比如马斯克的SpaceX至少降低了50%航天发射成本,就是通过知识应用的创新。一块航天芯片造价100万美元以上,马斯克就换成3块民用芯片套个防辐射壳子,成本降低到数百美元;以前发射发动机坠入大气层烧毁了,马斯克就搞个发动机回收,最开始用的还采购毛子的发动机。SpaceX没有在航空科技知识上做创新,而是采取了应用创新,大幅降低成本,几乎制霸全球航天发射业。企业不但获得资本市场高度认可,马斯克本人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一小撮人。因此,双减最重要的是告诉全社会所有人,新的共识来了,创新才能改变命运!

教培行业中长期的投资机会

整个教培行业市场规模大致6000~7000亿元,比衣食住行的出行行业还大三倍。学科培训转型“非营利性”机构。小智反复讲的一句话,政策变动是投资行为最大的影响因子。跟政策对着干也许能够暂时获益,最终所有积累可能会付诸东流,即便能够成功转型也会是九死一生。政策制定绝对不是突发性的,一般都有较长筹备周期,不仅会调研行业了解真实情况,还可能会邀请相关龙头企业座谈。因此,企业大概率是能够了解到政策方向,及时断臂求生调整企业业务,做到趋利避害。投资者自然要比从业者更加耳聪目明,做到进得去、躲得开、拿得住。

首先,教培企业的收入规模将受到大幅影响,其课程排布必须要避开学校授课时间、5+2时间、假期时间,简单的计算下会影响教培企业至少40%~60%的排课量。在监管和课时减少的双重打击下,K9~K12业务受影响最大,而针对成人的培训基本不受影响。具体看看相关企业。K9~K12教育萎缩对不同企业业务收入直接影响,新东方-50%,好未来-80%,有道-40%以上。这些企业的股价跌去一半也是正常的。

其次,看教培企业的利润影响。教育行业近年来是典型的烧钱大战,小智就被电梯里面的各种教培广告每天轰炸。在严格的广告监管之下,各个企业获客成本会大幅提升,但广告烧钱军备竞赛将结束,总体广告支在下半年出会大幅下降。由于排课量大幅萎缩,预计教培行业至少有50%的从业人员出清,可能会在三季报产生高昂一次性补贴费用,所以各个教培类企业的三季报不会好看,利润下降幅度会高于收入。但是部分企业坚决的降本可能会带来经营数据上的意外。比如新东方就多次经历企业生死,对应危机的降本手段可能会更有经验。

尾声

大A资本在面对突发危机时候,表现出了慌不择路的一面。教培行业暴跌,结果跑去炒所谓的素质教育股票,钢琴行业的股票竟然都涨停了。在没有实际业绩的支撑之下,更像是借机炒作拉高出货,然后又是一地鸡毛。不过其逻辑还是有效的,可以聚焦在美术教育和体育教育的细分行业机会点,相关器材、运动场地运营是不错防守型赛道。

十四五重中之重是“硬科技”,有那么多相关的好企业可以长期持有,干嘛非要呆在监管飓风下的教培板块?除非你钱多了没处放,非要跟政策对着干。除了上文提到的账上现金储备不错的企业能转型“越冬”,其他的阿猫阿狗都是破产退市的命。在学科教培机构有预充值的家长们,尽快去退钱才是正事。

教育公平是原则,但不是目的。过度追求形式上的全民一致化教育本来就是不公平的,是牺牲了个体个性的。保护未成年人,把时间都还给孩子,让孩子去做培养创新能力。教育双减的背后是国家下的一盘大棋,每一个人,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,都应该思考一个问题:“如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”,未来是属于创新者的。

tiktok如何退钱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浴火重生:教育板块投资机会、tiktok如何退钱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。

点赞(389) 打赏
Tiktok咨询
TikTok卖家交流群
跨境卖家专属社群
专家咨询
跨境卖家资讯群
集结行业大咖卖家,助力品牌出海,赶紧加入!
入群福利:
领取最新跨境行业研报+跨境工具导航包